第12章评论服务——12.2 评论列表模式

12.2 评论列表模式

评论列表是评论服务最重要的场景,它的模式直接决定了应该怎样设计评论服务,所以我们先来讨论当下主流的几种评论列表模式。

对于评论列表模式,其实讨论的是对内容的评论,以及对评论回复的排列。

其中,第一种模式是“单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所有的评论都处于同一层级,而不管是对内容的评论,还是对其他评论的回复。一个简单的例子如图12-1所示。

image-20250503172713273

这种模式看起来非常简单,评论按照时间顺序像“一问一答”一样排列,可以满足用户评论和回复的基本诉求。但是这种模式也会造成用户之间的互动被割裂开来,如图12-1所示的那样,我们并不能直观地看到这三个用户到底在相互交流什么内容,只能在列表中凭肉眼寻找。所以 ,这种模式仅适合那些社交互动不是那么重要的产品,比如博客、新闻、 视频网站、音乐平台等,或者评论区的评论量级注定不会很大的场景,比如微信朋友圈等偏向于小范围的互动圈子;而对于具有强社交属性,且以内容创建互动场合的产品来说,这种模式并不是很适合,因为它会造成评论区杂乱无章,比如微博、bilibili、知乎、小红书等。

第二种模式是“二级模式”,即将某内容下的评论划分为两级,将所有对内容的评论作为一级评论,而对某一级评论的回复统统属于这条评论的二级评论,被单独聚合到此评论的第二级。示例如图12-2所示。

image-20250503172838633

在这种模式下可以有效排布互动意图:是对内容本身进行评论,还是对某条评论进行回复。用户在查看评论列表时,可以相当清晰和高效地获取到感兴趣的信息,用户能直观地看到其他用户对内容的评论,也能在阅读某条有趣的评论时看到其他用户对这条评论的反应。举一个非常贴合实际的例子,你在刷到某个电影片段的视频时被内容所吸引,很想知道这部电影叫什么名字,于是自然而然地点击打开评论区,发现正好有用户问了这个问题(一级评论);你看到在这条评论下有若干回复,即有用户回答了这个问题(二级评论 ), 于是你又点击打开二级评论,最后找到了答案。整个查询过程让你的使用体验非常丝滑。这个例子很直白地说明了二级模式的优势。实际上,很多对单级模式的缺点有顾虑的产品都采用了二级模式,典型代表包括微博、bilibili、知乎、小红书等。

第三种模式是“盖楼模式”,假设用户1发布了某条评论,然后用户2回复了用户1,用户3回复了用户2,用户4回复了用户3,用户5回复了用户4,那么对于用户5的回复来说,可以完整地展示评论上下文一用户1评论了什么,用户2回复了什么,用户3回 复了什么,用户4回复了什么,以及用户5回复了什么。在盖楼模式下,用户可以像“击鼓传花”似的发布精彩评论。示例如图12-3所示。

image-20250503173012813

盖楼模式是由网易公司创新设计的。网易公司在2004年就已经推出了盖楼评论功能,是国内最早推广和使用盖楼评论功能的互联网公司。盖楼模式可以让阅读评论的用户清楚地了解其他用户在某个话题下的思维博弈,便于追踪对方的观点和回复,具有上下文的紧密性。在盖楼模式下,用户可以快速地找到互动的最新评论并有针对性地回复,互动性非常强。此模式是网易公司最为人所称道的明星级评论功能,它催生了很多经典的盖楼案例,目前被很多其他公司广泛学习与应用,所以我们需要对它进行专门讨论。

这三种评论列表模式分属不同的业务场景,需要不同的数据建模,因此评论服务需要针对这三种场景采用不同的设计思路,这也是本章要讨论的核心内容。

总结

当下主流的几种评论列表模式?

  • 单级模式
  • 二级模式
  • 盖楼模式